分享好友 香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香文化(459)日本香道<九>御家流2

2015-12-10 16:3024540
 
关于日本香道中的御家流,上篇文章已有详细介绍,下面再为大家介绍另一种入门组香“赏月”。香道流仪入门仪式之一的“赏月”是适合静坐、阅书、抚琴的闻香礼仪。流仪方式和之前中国香道文章中介绍的另一组入门“女官”类似。只是呈现出来的意境各不相同;“赏月”组合更显的雅致、舒缓,回味醇厚。
 
 
 
日本传统熏香仪式
 
御家流香道入门香品流仪-赏月
 
组合2檀1沉:
 
檀香-东加正檀 、沉檀御香
 
沉香-星洲水沉香
 
传香流仪形式:
 
1.熏场使用,半支东加正檀,施香者手抱法用香檀绕场熏点2分钟--摆放香炉熏点20分钟。期间闻香者饮茶赏乐,观赏歌舞或茶道表演。
 
 
 
 
 
2.闻香使用,半支星洲水沉,施香者火攻法隔灰式用印尼水沉熏点2分钟--闻香者手抱法品香2分钟--摆放香炉熏点10分钟--闻香者手抱法品香2分钟。期间静坐聆听自然声(水声)-- 冥想。
 
3.闻香使用,半支沉檀御香,施香者火攻法隔灰式用沉檀御香熏点2分钟--闻香者手抱法品香2分钟--摆放香炉熏点10分钟--闻香者手抱法品香2分钟。期间静坐聆听自然声(雨声)-- 冥想。
 
4.合香使用,半支星洲水沉,半支沉檀御香,施香者火攻法将星洲水沉和沉檀御香同时熏点2分钟--闻香者手抱法品香2分钟--摆放香炉熏点10分钟--闻香者手抱法品香2分钟。期间施香者讲解3种香品的特点和区别。
 
5.分享使用,施香者分别熏点东加正檀 、沉檀御香、星洲沉香,请闻香者辨别香味并说出品香体会。
 
 
 
星州沉香
 
赏月组合流仪的特点:
 
东加檀香香味浓郁,高调飘逸,香韵甜美妖娆,是初学者最能接受的香品之一,用来作为熏染品香环境是最为适合的,日常熏点中也是最常用用于迎宾的香品,甜而不腻,雍容贵气,特别能体现女性的魅力。
 
赏月流仪组合的主体是沉檀御香和星洲水沉,沉檀御香是以沉香和檀香混合制成的,是经典香品之一。是完全可以同时品析到檀香的飘逸甜美,沉香的稳健深远,真是香中带甜,又不失大方得体,不见得轻浮妖娆。淡雅之中透着原木的自然芳香,留香更是清新宜人,高雅脱俗。它是冥想静坐的最佳香品之一。特别适合读书习字之用。
 
星洲水沉,是入门沉香的必修香品,便于初学者体会沉香香品的特点,星洲沉香有很大的品质区别,低级别的星洲沉容易产生土腥味,而不能被大众接受,而高级别的星洲沉,没有土焦味,没有烟熏味,没有土腥味,典型的星洲产区水沉奶香香味,淡淡的沉香药香。有更加方便初学者入门。
 
这两款香品也是初学者日常使用的每日一香的香品。
 
 
 
 
 
“赏月”组合日常的熏点流仪
 
1.晨起用香--东加檀香
 
2.饮茶用香--沉檀御香
 
3.静坐冥想--星洲水沉
 
4.起居熏香--东加檀香
 
5.客厅熏香--沉檀御香
 
7.书房熏香--沉檀御香、星洲水沉
 
8.晚香--星洲水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妙吉祥香道博物馆免费开放展示香道史料和实物遗存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位于海沧区青礁村的妙吉祥香道博物馆日前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主要展示各种香道史料和实物遗存,以

0评论2022-07-29165

沉香越千年,漫谈海南香道文化
雅格调的象征,也是庙堂祭祀礼仪活动的重要角色。香,从精神层面浸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诸香之中,以沉香最负盛名,位居沉檀龙

0评论2022-07-07157

广西桂香品牌百年老字号“世德堂”香道课程高级研学班在南宁举办
本网讯:广西桂香品牌研学活动,暨百年老字号世德堂香道课程高级班研学活动在南宁举办,高级制香师,世德堂香学创始人:李相亲自

0评论2022-07-07180

喜讯丨深圳香遇Hotel&SPA正式启航
香启幽眠回遇本真深圳香遇HotelSPA6月24日正式启航职场内卷,内心焦虑地辗转反侧身心疲惫都需要有一个地方可以释放所有的情绪万

0评论2022-06-30140

木之森香学堂亮相厦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6月11日,厦门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湖里区惠和石文化园隆重举行。木之森香学堂作为厦门市香文化传播品牌受邀参加此次

0评论2022-06-24208

感受宋式熏香 制作驱蚊香囊 体验苏式夏至独特韵味
从体验宋式隔火熏香,到自己动手制作驱蚊香囊,昨天是夏至,在中国花卉植物园花王居内举办的夏至荷香雅集,吸引众多爱好香道的市

0评论2022-06-24177

宁海开展学有礼课堂——香礼
 礼在传统社会无时无处不在,出行礼,坐卧礼,宴饮礼,婚丧礼,祭祀礼等等。而根植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礼

0评论2022-06-24132

美丽乡村 “香”约世界 2022年广州国际文化交流系列首期活动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弘扬和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昨日,30多位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菲律宾等国家的

0评论2022-06-1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