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香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文人,寒室生香

2016-01-18 14:3522100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虽天寒地冻,但古代文人的风雅韵事,却丝毫不会因此而减少,他们总能以各种方式,怡然御冬,遣兴消寒。
 
 
 
 
古代寒冬取暖之法不及今时,烧炭是最常用的方式,但李渔认为其有诸多弊端:『欲多设盆炭,使满室俱温,非止所费不赀,且几案易于生尘,不终日而成灰烬世界。』于是他便发明出『暖椅』,相当于汽车里的加热座椅,里面放上香料后,还有香薰的功能。这样既能给人融融暖意,又可怡情悦性,真令吾身外适而内和也!
 
 
 
 
 
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暖香满室如春》中载:『宝云溪有僧舍,盛冬若客至,则不燃薪火,暖香一柱,满室如春,人归更取余烬。』以香代薪,室暖如春,宾客走的时候连香灰都带走了,喜人暖意,不难想见。
 
 
 
冬日万物萧肃,诸景凄寒,而香正是怡情之物,幽幽寒室中,若得暖香一炷,氤氲绕身,气舒全躯,岂不乐哉。宋人诗云:『焚香闭草庐,滞念扫无馀……暖甚一窗日,三冬宜读书。』身栖小室,焚香夜读,直令文思缥缈,如步云端,心神畅达,可得真知也。
 
 
 
高濂《遵生八笺》中曰:『时之义大矣,天下之事未有外时以成者,故圣人与四时合其序。』古人对于时令节气的遵循,精深入微。在谈到四时调摄时,除了怡养之事,高子将冬日的幽赏之法也都一一列举。先贤『和其性灵,悦其心志』的遵生哲学,怎不令人赞叹!
 
 
 
 
 
| 承 袭 古 方 |
中国古代香谱中,有一方名曰『玉蕊』,味温意暖,正宜寒冬焚赏。此方所选香材,多属性温,可利散寒,且润而不燥,极合冬日备用。
 
 
 
 
| 精 心 调 制 |
 
 
 
在甄选优质香材之后,香粉的制作亦是一项重要工作。各类材料以不同工具碾磨,粗细须得宜,且要掌握器具摩擦时产生的温度,高热可能会使香材中的气味散掉。
 
 
 
 
寒冬之时,幽室焚『玉蕊』香,高烟杳杳,祥云往来,冷夜含暖,清霄吐韵,荧荧内曜,芳芳外扬,馨温之气,持久益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香道入门要了解的事儿
香界 朱熹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

0评论2018-01-11289

香道 | 素手焚香听禅意,清风明月不惊心
《香界》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

0评论2018-01-111312

你不知道的香道高手 白居易
2017年岁末大作《妖猫传》再次将众人的眼光聚集到黄轩。在这部陈凯歌导演心心念念的盛唐情节大剧中,他给大家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

0评论2018-01-021798

传统文化的一缕幽香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

0评论2018-01-022221

能量‖ 茶道与香道的融合
品香炉的传递甚为讲究,由上一位闻香者用左手传至下一位的右手,下一位右手接过闻香三次后,再用左手传于再下一位的右手,这种古

0评论2018-01-021800

茶道、花道、香道:三雅道
茶道、花道、香道,并称三雅道;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所以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茶 道--如果说武士道代表了死的艺

0评论2018-01-021547

香道,一炉心香,是一份心灵的纯净
在「三雅道」里,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 「香道」总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味,兴致来时,打开香炉,不仅能让房间芳香四溢

0评论2017-12-291455

微复古
三香三沉香博物馆三香三沉香博物馆品香雅事中国香道之标准 原创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图片][图片]沉香,终归说来,就是自

0评论2017-12-262184

资深香道玩家 苏轼

0评论2017-12-26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