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香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品香与香道

2016-02-15 12:3511380
 
沉香之美,沉香之赏,不分国界,只关乎价值观。
 
审美的角度有很多种,对于沉香,与其欣赏其形其色其味,不如欣赏其神。
 
品香,是古人的士大夫情怀,是今人的价值审美。
 
沉香当然很贵,但仅凭金钱还不足以衡量这个物种存在于地球上的价值,不足以衡量沉香对人类——对极少数的人类——带来了无以尽言的精神关怀。
 
而这极少数的人群,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时代影响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隋炀帝杨广,唐代王维,北宋苏东坡……当代的商业领袖马云,以及诸多国学大家都喜爱沉香,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沉香。
 
沉香低调内敛,佩戴沉香,使用沉香,从来不是为了炫耀,它更像一种精神符号,于大千世界中识别彼此。
 
对沉香的欣赏,始于它的美好气味,进而探索它的来源,最终回归在它的芬芳中开展自我生命的修行。
 
在我更年轻的时候,也曾喜爱巴黎的香水。获取香水的香气,我管它叫“不劳而获”,因为香水的味道瞬间渗透,你不需努力追寻,它也不容你拒绝,你与周围的空气同样浸染着它,这是香水的方式——霸道,迅速,完全占领。
 
沉香的方式则不同,而这也是我爱它的原因之一。佩戴沉香饰品,你会在不经意间嗅到淡淡的芬芳——若隐若现,丝丝缕缕,钻入鼻中,它竟像活了一样,充满灵性!沉香的香,温馨,温暖,温柔,温润如谦谦君子,温婉如窈窕淑女,最是耐人寻味。沉香的表达方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一脉相承,难怪沉香虽然不单产自中国,但却是中国人最能把沉香的文化领悟到极致。
 
沉香是纯阳之物,秉天地精气而生,正气充沛。世间奇珍异宝无数,而世界五大宗教共同推崇的圣物却惟独沉香。
 
沉香外阴内阳,沉香外阳内阴,阴阳相继而并无安住,随因缘际遇而呈现不同。沉香的香气表达方式谦和有礼,沉香的形成过程却是刚劲不屈,在岁月的磨练与淘洗中成为了一直坚守的中流砥柱。
 
沉香取自木头,木头受伤感染,才开始结香以自保,其实是与逆境顽强抵抗的产物,而这抵抗与坚持,不是三五日,不是二三年,而是数不尽的漫长岁月,或几十年,或上百年,或是更久的不为人知的岁月,在这个时间里,香结缓慢地长大,油脂越积越厚。后来树老死了,树干倒伏在地,沉香依然沉默地汲取着大自然的营养与精华,在朽木中继续生长。再后来呢,木头也腐烂了,风化了,消失于大自然中,沉香呢,沉香还在!
 
香农越过沼泽,穿过丛林,躲开毒蛇野兽与悬崖峭壁,来寻找沉香。终于,沉香被从土壤里挖掘出来,重见天日。看!这是大自然的奇迹,它是那样的坚硬,不被岁月所腐蚀!它是那样的富足,积累了满满的油脂精华!它的灵魂是那样高贵,在最残酷的环境里成就了自己的绝世芬芳!人们找到它,它成了人们贡奉的至宝,人们没有找到它,它依然是大自然恩宠的精灵。
 
爱沉香的人,懂得敬畏自然,爱沉香的人,相信生命存在奇迹。每一个困境与危局,都是等待突破的机遇,只有在与逆境相搏与相熬中,才能找到最本色最美好的——自己!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妙吉祥香道博物馆免费开放展示香道史料和实物遗存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位于海沧区青礁村的妙吉祥香道博物馆日前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主要展示各种香道史料和实物遗存,以

0评论2022-07-29165

沉香越千年,漫谈海南香道文化
雅格调的象征,也是庙堂祭祀礼仪活动的重要角色。香,从精神层面浸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诸香之中,以沉香最负盛名,位居沉檀龙

0评论2022-07-07157

广西桂香品牌百年老字号“世德堂”香道课程高级研学班在南宁举办
本网讯:广西桂香品牌研学活动,暨百年老字号世德堂香道课程高级班研学活动在南宁举办,高级制香师,世德堂香学创始人:李相亲自

0评论2022-07-07180

喜讯丨深圳香遇Hotel&SPA正式启航
香启幽眠回遇本真深圳香遇HotelSPA6月24日正式启航职场内卷,内心焦虑地辗转反侧身心疲惫都需要有一个地方可以释放所有的情绪万

0评论2022-06-30140

木之森香学堂亮相厦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6月11日,厦门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湖里区惠和石文化园隆重举行。木之森香学堂作为厦门市香文化传播品牌受邀参加此次

0评论2022-06-24208

感受宋式熏香 制作驱蚊香囊 体验苏式夏至独特韵味
从体验宋式隔火熏香,到自己动手制作驱蚊香囊,昨天是夏至,在中国花卉植物园花王居内举办的夏至荷香雅集,吸引众多爱好香道的市

0评论2022-06-24177

宁海开展学有礼课堂——香礼
 礼在传统社会无时无处不在,出行礼,坐卧礼,宴饮礼,婚丧礼,祭祀礼等等。而根植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礼

0评论2022-06-24132

美丽乡村 “香”约世界 2022年广州国际文化交流系列首期活动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弘扬和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昨日,30多位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菲律宾等国家的

0评论2022-06-1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