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香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化学香的可怕,甲醛+木屑=燃香?

2016-05-08 18:1416160
 
含大量苯”和“甲醛”对人危害极大
 
化学香的可怕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劣质的香精多是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化学苯,黏合剂的成分实际上就是甲醛,还有许多不法商家在香中添加了很多滑石粉当填充物,但石粉不能燃烧,于是又加入助燃的火硝,这样的香燃烧出来,就是剧毒物质二甲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正是因此,许多寺院的僧人日复一日受到信众无意间燃烧的劣质竹签香的熏染,患肺癌死亡的比例大大提升。
 
 
 
较之天然香料,采用化学香精制作的香品价格低廉,自然是部分小型企业的选择,商家愿卖、顾客愿买。以至于现在我们的市场上能见到的大多数香品都是价格低廉的化学香精香。
 
 
 
也有少数不法商家故意欺骗消费者,以使用了“沉香味”或“檀香味”的化学香精来冒充沉香、檀香,以期获得较高的利润。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养生香品的时候最好认准品牌,这样才会用的放心,并且取得好的效果。
 
 
如何区分化学香和天然香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化学香和天然香呢?世纪沉香坊专家提醒广大香友,购买香品时一定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天然香品不经焚烧时,都只带有淡淡的药香味;而那些远远就能闻到强烈香味的,或打开盒子就香气浓重扑鼻的香品,必然添加了化学香精。
 
第二,天然香品一般没有艳丽的色彩,而市面上那些花花绿绿、色彩鲜艳的香,虽然十分入目,但绝对不能入鼻,多为人为添加化学色素后的结果。
 
 
第三,天然的香品用手触摸起来会有些微的颗粒感;而化学香一般触感光滑。但一些极其劣质的香,又会出现明显的粗糙、断层感,如市面上一些小贩兜售的祭祀竹签香等,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第四,现在市面上对沉香的造假,部分就是用高压方式或灌注方式将所谓的沉香油注入沉香白木中,冒充真正的沉香。为了降低成本,不法商人使用的这种沉香油里含有大部分从沥青中提取的化学物质,焚熏之后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更有甚者,为了使沉香白木也能沉于水,冒充是上品沉水香,除了灌注化学沉香油之外,还要加灌铅,这就更是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了,是需要大家十分警惕的。
 
 
第五:传统藏香,选用了许多高原本地的特有香材,如高原柏枝、红景天、唐古拉青兰等。同时,因为藏地高寒,许多藏香中,使用了油脂含量较高的动物成分和较重的辛香料,这样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地方的修行者开窍活血。但对温暖地方的人们来说,过多的辛香料和动物香材的使用则会让人过度兴奋耗气,因此不易大量长期熏燃。(用香,结合体质)
 
今日荐香:天然沉香 越南芽庄
 
天然沉香 越南芽庄(辅助睡眠、镇静养神,清污除秽)
配方:越南芽庄沉香、楠木粉;
沉香线香功效:辅助睡眠、纳气平喘,镇静养神,清污除秽;
云飘若动:沉香线香,任烟云随香涌动,变化万千,烟气优雅,香气传播氤氲,王者气象;
可以加“香道传承 使者”微信:chanchaputi 进行互动
 
香道文化需要传承,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妙吉祥香道博物馆免费开放展示香道史料和实物遗存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位于海沧区青礁村的妙吉祥香道博物馆日前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主要展示各种香道史料和实物遗存,以

0评论2022-07-29165

沉香越千年,漫谈海南香道文化
雅格调的象征,也是庙堂祭祀礼仪活动的重要角色。香,从精神层面浸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诸香之中,以沉香最负盛名,位居沉檀龙

0评论2022-07-07157

广西桂香品牌百年老字号“世德堂”香道课程高级研学班在南宁举办
本网讯:广西桂香品牌研学活动,暨百年老字号世德堂香道课程高级班研学活动在南宁举办,高级制香师,世德堂香学创始人:李相亲自

0评论2022-07-07180

喜讯丨深圳香遇Hotel&SPA正式启航
香启幽眠回遇本真深圳香遇HotelSPA6月24日正式启航职场内卷,内心焦虑地辗转反侧身心疲惫都需要有一个地方可以释放所有的情绪万

0评论2022-06-30140

木之森香学堂亮相厦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6月11日,厦门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湖里区惠和石文化园隆重举行。木之森香学堂作为厦门市香文化传播品牌受邀参加此次

0评论2022-06-24208

感受宋式熏香 制作驱蚊香囊 体验苏式夏至独特韵味
从体验宋式隔火熏香,到自己动手制作驱蚊香囊,昨天是夏至,在中国花卉植物园花王居内举办的夏至荷香雅集,吸引众多爱好香道的市

0评论2022-06-24177

宁海开展学有礼课堂——香礼
 礼在传统社会无时无处不在,出行礼,坐卧礼,宴饮礼,婚丧礼,祭祀礼等等。而根植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礼

0评论2022-06-24132

美丽乡村 “香”约世界 2022年广州国际文化交流系列首期活动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弘扬和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昨日,30多位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菲律宾等国家的

0评论2022-06-1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