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香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文人雅士的梅花香

2017-09-18 14:2921000
 
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一跃纸上呼之欲出,让人浮想联翩,一心向往。
 
在香气氤氲的中国历史文化各处,古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尤其以文人雅士为代表的的一类群体对于梅花的喜爱更是溢于言表。
 
梅花,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人对梅的认识,在商周时就有所体现,但那时不是为了赏花,而是为了采果实来当酸味的调料与食品,并不供来欣赏。
 
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尚书·说命》有言“若作和羹,惟尔盐梅。”,《诗经·召南·摽有梅》也曾有这样的语句: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是一位采梅待嫁女子的歌,目光婉转处是她对情郎的暗示与喜爱。
 
梅花花朵丰肥,幽艳芳香,随着岁月更迭,人们慢慢从对梅子的品食转化到对梅花的欣赏上面来。
 
古代文人赞赏梅花是从外表至骨髓的,他们把自己的雅趣投射在梅花的方方面面,从颜色、香味、姿态到风骨神韵处处可见。
 
梅花清雅俊逸的风度为众人所赞美,梅又以她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有着高洁品行的文人墨客所推崇。
 
在宋代,人们对梅花的喜爱达到了顶峰,范大成甚至着有《范村梅谱》来专门记载梅花,梅花被称为“天下尤物”。
 
文人墨客们赏梅、咏梅、赞梅、叹梅,藉以梅花来表达自己孤傲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
 
那时关于梅花有着大量的诗词绘画作品涌现,不但如此,在香文化鼎盛的宋代时期,以“梅”字为主的香方也大量的增多。
 
“梅花香”、“默林香”、“笑梅香”、“浃梅香”等等不一而足,人们通过调制关于“梅花”的各种香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趣与人格品行。
 
丁香一两,藿香一两,甘松一两、檀香一两,丁皮一两,牡丹皮半两,零陵香二两,辛夷一分,龙脑一钱,右为末用如常法(爇)尤宜佩戴
——《梅花香》
 
纵观古方,尤其是后期有关梅花的香方有一个有趣的特点那就是:香中无梅花,而且用料极简。
 
虽名为“梅花香”,但在制作时却不会放梅花,而是通过种种香料的配伍组合来调制模拟出“梅”的嗅觉。
 
丁子、甘松在其中必不可少,丁香微酸带有辛辣的特质,甘松浓重的草木味却又微臭的奇特嗅觉,在藿香,零陵香,檀香,龙脑等香料的催化下,散发出一种似甜微酸却又带着冰霜高洁的一种只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
 
这让我想起了文章写作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聪明的文人墨客们把他们个人的喜好与偏爱,品格与特质,藉以无梅花的“梅花香”的嗅觉与现实沟通起来,不分界限。
 
在他们的眼里,即使没有梅花,“梅花香”也会摇曳着梅花的风姿,即使无绚烂的颜色,“梅花香”在他们的眼里也绚烂夺目。
 
 
而这颜色更是有温度,嗅觉更是有形象,当一炉香起,那一炉香早已幻化成一片风霜雪地中傲然于世的默林,回响着他们独立于世的豪言壮语,飘荡着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馨香品格。
 
也愿你我也能活成如古人一样,独立于世傲然霜雪。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香道入门要了解的事儿
香界 朱熹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

0评论2018-01-11289

香道 | 素手焚香听禅意,清风明月不惊心
《香界》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

0评论2018-01-111312

你不知道的香道高手 白居易
2017年岁末大作《妖猫传》再次将众人的眼光聚集到黄轩。在这部陈凯歌导演心心念念的盛唐情节大剧中,他给大家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

0评论2018-01-021798

传统文化的一缕幽香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

0评论2018-01-022221

能量‖ 茶道与香道的融合
品香炉的传递甚为讲究,由上一位闻香者用左手传至下一位的右手,下一位右手接过闻香三次后,再用左手传于再下一位的右手,这种古

0评论2018-01-021800

茶道、花道、香道:三雅道
茶道、花道、香道,并称三雅道;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所以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茶 道--如果说武士道代表了死的艺

0评论2018-01-021547

香道,一炉心香,是一份心灵的纯净
在「三雅道」里,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 「香道」总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味,兴致来时,打开香炉,不仅能让房间芳香四溢

0评论2017-12-291455

微复古
三香三沉香博物馆三香三沉香博物馆品香雅事中国香道之标准 原创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图片][图片]沉香,终归说来,就是自

0评论2017-12-262184

资深香道玩家 苏轼

0评论2017-12-26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