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香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影星李立群谈沉香味道

2015-01-19 22:34681260

(图/李立群)

  “这个人很有味道。”

  我们常这样形容一个气质好的人。用“味道”来形容人,很传神,但还真抽象。

  那中国人对好味道的想法又是什么?

  是“香远益清”,是“冷香飞上诗句”,是“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一样抽象,可感不可说,但可以传神会意。

  这些年,这种中式气味美学,开始像从一场长梦中苏醒般,细细的,在华人的文化记忆中,回了神,还了魂,开始走进日常生活,成为你我可以碰触得到的美好。

  中式香道,文人品香传统,又翻到了活色生香的新一页。我们有了新机会和老传统接轨,做回“有味道的人”,过回“有味道的生活”。

  天天闻香,大腕儿的小日子。

  很少人知道的是,从台湾到大陆内地电视戏剧界,人称“大腕儿”,以一口柔软北京腔,吃遍大江南北电视台的李立群,是这一页苏醒的中式香道记忆中,一个早就上路了十多年的先行者,不张扬地,日日在香道中,过他美美的小日子。

  30年前,就以“卿需怜我怜卿”得到金钟奖最佳男主角,李立群一直以演技派著称,看到他,观众心里就会自动冒出“飙演技”之类形容词。

  李立群本科和戏剧八竿子打不着,海专航海科毕业后,跑船跑了8个月,还曾到梨山帮人种了一年果树,终究敌不过细胞里的“戏胞”,和赖声川等人一起创立 了“表演工作坊”,并参加电视、电影、广告、相声、舞台剧演出,直到今天,舞台跨两岸,作品数不清,“大腕儿”实至名归。只是这大腕儿下了戏,独爱好香作 伴的小日子。

  不装腔作势,不充内行,点香、品香,就只是他的生活方式,就像有人每天早上都要喝杯咖啡才醒得过来;李立群是一天结束要点炉香,才算是休息到了。上山下海拍戏,下了戏,在剧组临时宿舍,来上一炉沉香,身心都休息了。

  “沉香里,流年换”,这么李清照式的情调,其实是李立群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立群很妙,很年轻时,眼神看起来就很老,从眼睛看进去,可以发现里面住了一个老灵魂;但几十年后,59岁了,看起来样子却很年轻,神采活泼,谈兴极佳,有他在的地方,自自然然就成了个“单口相声”的小舞台,众人眼睛发亮地听着,听得耳朵出了油。

  也许就是这么一种又老又年轻的奇妙特质,在戏剧场景与聚光灯下生活的李立群,演他人,风格鲜明,但仍不离大众口味;下了戏,演自己,却是独爱安静而且极少人懂的这一味:香道。
  但这并不意外。就像当年,他和李国修、赖声川一起催生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本来是想为相声举行一场“告别式”,以现代舞台的形式,给中国这项传统的说讲艺术,上幅挽联;没想到,竟然让老相声“呛”一下、吐一口气又活了过来,还活回中国大陆去,活出第二春。

  又老又新,老出新意思来,似乎正是李立群的拿手好戏。

  一头栽入,天下第一炉害的?
  沉香并不是木材,而是一种沉香属的香树所结出,混合了树脂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产地古以海南、今以越南著名 ,分成从地下、树根下采的红土沉,以及地上的生沉,生沉的菌还在作用,香还有变化。奇楠则是沉香中的王者,自古一片万金,高雅又“高贵”。
  “都是那个‘天下第一炉’害的!”

  说起和香道结了不解之缘,追究源头,李立群回忆说:都要从一只老香炉说起。

  十多年前,他有位从事古文物收藏、尤精文房的朋友──“翦淞阁”主人黄玄龙,介绍他看了一只“最素、形制最雅、手感最好”的明代铜香炉。

  为了彰显这只气韵简雅的老香炉,黄玄龙在炉中点了些沉香。当淡而悠长的细致香气,静静逸开,李立群一闻,当场“岔题”,忘了“本日主题”其实是眼前他们称的“天下第一炉”,问道:“嗯?这是什么?”

  那是奇楠,沉香中的极品,人称香中之王。

  而李立群这一问,就开启了他十几年的香道之旅。到现在都回不了头,也不想回头。

  千万宝贝,保鲜盒随便装?

  那么,李立群应该感谢当初“无心插柳”引他入香道的收藏家黄玄龙啰?

  “感谢?我恨死他了!你看这十几年来我花了多少钱在这上头?”

  受访这一天,近年常在中国发展、早已是电视戏剧“大腕”的李立群,为下一部戏准备而推了小平头,一身轻松的休闲衣衫,出现在台北东区“翦淞阁”里,拎了两大布袋,袋里装了几个透明、半透明保鲜盒,盒里可看出大大小小的枯木段儿,密密实实挨挤成一盒,没有锦盒伺候。

  瞧着那不太金贵的模样,谁知道,就这几个保鲜盒里那几段枯木,加起来,“起码上千万!”

  因为它们多数是江湖传说的“众香之王”:奇楠。

  李立群在台湾的品香界,收沉香收得算早,这些身价而今早就翻了几番的沉香、奇楠,当年虽然也不算便宜,但还买得起,他就这么闻着闻着、买着买着,一头深深地栽进了沉香的世界。

  “好沉香自古就不便宜”,李立群说,魏晋南北朝可以“沉香易铜”,有公认的价值,可像货币一样交易,贵者有50两一钱或一两金子一钱的,但便宜也有像蔬菜一样的,像今天也可以在中药铺买到平价沉香。

  《康熙字典》里也有香谱,记载了印度尼西亚帝汶进口香料,就是沉香,“贵者一片万钱,尤以黎峒(今海南岛二族)产者为佳。”

  也许因为上品沉香价昂,所以唯有吃饱穿暖的社会,才会重新重视此道。日本一直没断过香道的传统,中国则因战乱频仍,时断时续,在承平盛世文人书斋里地 位甚高的沉香,它的美好传统,要到下一轮太平盛世,才会被重新忆起。但文化里的沉香记忆只要一苏醒,那就不得了,物稀为贵,立刻狠狠翻两番!

  李立群收沉香,一开始,太太还念他,买太多,花钱,后来发现沉香竟然不只保值,还能增值,像他手里的14、15种沉香,就增值了十多倍,太太也就不再念了。

  但李立群说,他玩香,从没想过靠这东西发财,香界有人抱投资心态,只收不闻,像有价证券一样摆着增值;但他不是,他几乎天天闻,还有个随身香袋,“下了工,天天来一炉”,收藏得早,只意味他现在还闻得起好东西,奇楠飞涨,他只“赚了开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沙县爱香美女把香道做成事业 让东方香文化销往海外
把香道做成事业  在兴趣的驱使下,邓惜文与培训机构合作,以授课形式在福州、厦门、浙江、贵州等地传播花道、茶道和香道文化。

0评论2018-04-251054

沉香树哪能随意砍伐!看完心惊惊
近年,不少擅伐沉香树、买卖沉香树被公安机关抓捕的案件频见报端。本月初,据国际旅游岛商报道,海南海口的林某传称,担心他家附

0评论2015-06-272317

闻香的男人 陆少华
陆少华。美国归侨。研究精油近10年。从最基础的芳香植物种植开始,是英国著名芳香大师PENNY PRICE的学生。每年都在走访世界各地,

0评论2015-02-07377

闻香的男人 香道名人 陆少华
陆少华,英文名劳伦斯,旅美归侨。喜爱大自然花草,痴迷于花香。世界著名芳疗大师PennyPrice的学生。孜孜不倦研究精油十载,足迹

0评论2015-02-07411

专访:大馨堂总经理梅海霞女士
东方香学法华流传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大馨堂全国培训总指导师厦门大馨香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梅海霞,皖籍作家,现居福建厦门。曾是

0评论2015-01-26376

吴耀昌:一个学者的香商之路
生命中总一种追逐, 饱含热情 永不倦怠 事业中总一种向往 大气磅礴 改变未来 在所有的人生际遇中 用脚踏实地的坚实步履 实现自我

0评论2015-01-26367

庄颜瑜:缘系海南天然虫漏沉香
一管一管的木头里面就是沉香。这两年来,藏香、品香之风在泉州兴起。真正天然沉香十分珍贵,世人难得一见。天然虫漏沉香更是罕见

0评论2015-01-26370

云南信德佛具林喜武:拼搏不倦 信德为本
自古商海攘攘熙熙,喧嚣沉浮。然也有人虽身在其间,却能闹中取静,澹泊明志,即使走过山高水远的流年,尽管世事早已面目全非,仍

0评论2015-01-26303

国天香董事长梁德成:修改自己心中的“佛”
用佛法来管理企业,是引导企业走向繁荣、利益社会的良药。企业的存亡,实际上离不开道德与功德的积累。当一个企业家与宗教发生关

0评论2015-01-26246

香者潘奕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香者潘奕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香道师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制定委员会成员东城区私个协理事北京

0评论2015-01-2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