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香与茶首页 频道列表

【香道文化】明灭忽千年 一炉幽香今再起

2015-01-28 17:40766480

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在宋时并称士大夫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然而,何为品香?品什么香?历经千年,这炉幽香传至清末,却在频繁战乱中火尽灰冷,现代人罕有知晓。近年来,随着文玩收藏的盛行和茶文化的复苏,品香活动再次进入公众视线。中国传统香文化,也逐渐踏上回归之旅。


?“香学名门”成都有传人
说起这场回归,就不得不提中国香道已故大师刘良佑,以及他创办的“刘氏师门”。“我是第三代弟子。”12月9日,在成都草堂西市古玩城二楼的“天意沉香/如珩香事”,毛庆超向记者介绍,他的师傅吴清,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上海教学部副教授,也是刘良佑的关门弟子。
“香,是中国古人生活的必需品。”毛庆超告诉记者,中国传统香文化,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繁盛于唐宋,遗失于清末。先秦用香以蕙草秋兰为始,汉代开拓香的种类,加入异域奇香;唐代,焚香之风逐渐普及于民。至宋代,香已成为生活中无所不在之物。据史载,宋代有专门的举香药局,掌管各式香药以及香具,并有专门人员在宴客时听候换香等。在《明代十八学士图》中,琴棋书画场景中,也常见列炉焚香的细节。
如今“刘氏师门”复兴香学,也源自这些对历史的再发现。刘良佑早年曾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一次偶然机会,他于乾隆的“多宝阁”发现了一些造型奇趣的小炉,有金银打造,也有珐琅材质,成套堆砌,却不知是何物。翻阅《四库全书》等史料后,刘良佑才得知这是古代的品香工具。
而在当时的台湾,说到“香”,绝大多数人只知道日本的“香道”。宋、明两代,与斗茶、插花、挂画一同从中国传入日本的香道,因为受到日本皇室的推崇而保留至今。中国宋明所流行的某些香事的规范,包括香具的遗物,都在日本得以留存。但刘良佑通过梳理史料、走访马王堆等出土过炉具的遗址、赴日本实地探访,他发现,日本今天的“香道”,与中国古代的“香席”精神并不全然相同。
“中国人用香,最早是熏香,后是焚香,最后才演变成香席。”毛庆超认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禅茶之道悟心之本源——大明寺邀您感受“禅茶文化”
  温宿县建成南疆首个滑翔伞基地(06-17) 拜城县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七届新疆非物质(06-17) 阿克苏地区多措并举加快文化

0评论2019-06-28908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在尼泊尔上演
  新华社加德满都11月30日电(记者周盛平)禅借茶道显,茶倚禅生香。优雅唯美的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29日晚在加德满都尼泊

0评论2018-12-141314

以茶为媒 促企交流 中小企业禅茶文化体验基地落成
  昨日上午,知名品牌云南白药旗下的醉春秋茶品牌落户我市,其品牌茶庄也正式开业。当天,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携手茶庄创建

0评论2018-12-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