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轴莲经供茗瓢,一龛绣佛挂松寮。舶香亦带鱼龙气,自采枝头柏子烧。”“百炼香螺沉水,宝薰近出江南。一穟黄云绕几,深禅想对同参。”“美好生活 香以载道”香空间系列报道今天我们来看的是15号和16号空间,主理人分别为明容、法明、刘验新、程雅鈮。
焚香,自古以来就是让人身心自然宁静的一种方式,燃一柱清香,静坐参禅,香文化和禅文化间的相互碰撞,充满了禅意的怡悦,给人带来一丝绵长的淡定和宁静的安逸。15号“禅室之香”空间陈设以凉席和低矮的茶几形式呈现,空间内的德化窑白瓷自在观音、净瓶插单枝花、禅凳、香炉等陈设,将禅堂香供、禅意香境的表达,体现得淋漓尽致。
15号“禅室之香”空间
代理人 正原
我们这个空间的特点,它是没有椅子的,它是席地而坐的,在佛教中,它的这个表现其实是跟坐姿有关系的,比如说坐在林下,坐在树下,它是禅与人文思想的体现。我们这个空间的呈现,还有它人文的表达也是一种思考,一种静思的表达,所以我们在选用这个家具的时候,我们就用很低矮的茶几(为主)。
图片
“禅室之香”空间在表达香的时候,用到了佛教里的行炉,据介绍,此次空间陈设中,之所以选用行炉,是因为行炉是礼佛途中重要的燃香器具,行炉里的隔片是用来承载香丸、香饼、香料之类的载体。
15号“禅室之香”空间
代理人 正原
我觉得用这样的空间,一是体现我们传统文人的这样一种哲思,第二个也体现了它在我们礼仪,或者在仪式上所使用的,它的一种传承的表现,第三点就是希望这种跟我们的文化交流和互鉴,来表达我们对禅思、对智慧的一种向往。
禅者,以香为媒,清新的气味,秀雅的香具,被点燃的香发出阵阵幽香,让人进入一种清静幽然的心境。16号“参禅之香”空间,同为禅香主题,却给我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空间陈设。
16号“参禅之香”空间
主理人 刘验新
在来之前,我先到福建安溪的茶山上,去采了一些菖蒲,还有蒲草、苔藓,营造出来一个人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小庭院意境。像我们这样的台阶,我把它体现出来一个“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包括在我的入口处,我们种植了一些小草自然生长的状态,在门口玄关处,用苔藓和芦苇插了一枝花,到现在是四天,我们没有更换它的状态,是让人体会到花朵在最完美绽放的时候,它会有自然凋落的过程,就像我们人的一生一定要经历辉煌,经历凋萎。
“参禅之香”空间以柏子香为主,古朴清雅的柏子香,能使人心境洁净、不受外扰,达到禅定意静之状态。
16号“参禅之香”空间
主理人 刘验新
柏子香在宋代非常流行,是一些文人雅士取自于自然,用侧柏的果实加以简单的炮制,让它散发出清新自然的味道,不与世间争芬芳。我们的核心理念是,安驻于当下,燃一柱心香,因戒生定,因定生慧,随心欢喜,随缘自在。就如我们这一支竹筒花,从第一天绽放到如今的逐渐凋零,像我们人生的一个完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