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标签云

传统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文促会香委会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国匠人大会

2022-08-31 浏览次数:102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2022年8月23日,第四届中国匠人大会在成都高新区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汇聚全国各地文化学者、行业专家、文艺大咖及匠人代表等,围绕传统产业振兴与城市更新、文化滋养与商贸流通、设计再造与品牌新生、案例互鉴与资源链接等主要方向展开讨论,并在全民匠心传播和传统文化产业赋能方面达成多项成果。
 
大会由中国文联、成都市人民政府、故宫博物院指导,是海内外传统产业振兴和匠人文化领域至高规格的创意盛会。
 
 大咖云集,共话匠心。三星堆景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部部长任韧、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兼秘书长周令飞等则来到大会现场,与殿堂级朗诵艺术家陈铎、著名国乐大师方锦龙、著名表演艺术家臧金生、著名主持人任志宏等,组成了豪华的“匠心”撑腰天团。与会嘉宾当中,既有著名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夫也,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孔庆权、茶学博士后刘峰等,还有新锐创业力量代表以及众多当红匠人和非遗传人。
 
 殿堂级朗诵艺术家陈铎与著名国乐大师方锦龙现场演绎大会主题曲
 
上午开启的大会主论坛上,各嘉宾核心围绕时下热门“文创”展开讨论。“文创是文化创新表达的最佳载体,不仅可以提升大众文化自信,而且‘匠心+文创’可有效赋能产业升级,打造文化消费硬实力”,大会创建人赵普表示。
 
据介绍,自本届开始,中国匠人大会正式从“会展活动经济”向“产业赋能经济”焕新蜕变,升级为文化产业全领域大会。中国匠人大会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分别于杭州(西湖)、西安、杭州(余杭)举办过三届。与往届相比,本届大会内容更多、拓展更广、服务更准、赋能更强,已经成长为一个超级整合平台和创新网络加速器,以匠心致初心,以匠心致创新,全方位建构以匠心精神为归依,以匠人文化为底色的全球文化产业超级平台。
 
张兰馨
 
出席大会并被大会授予中国匠人大会匠心特别理事
 
同被授予此荣誉的还有著名国乐大师方锦龙、三星堆景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部部长任韧等
 
首届亚洲匠人峰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匠人大会正式迈向国际化。来自亚洲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云上,开展“匠心云对话”,就全球匠心价值展开深入讨论,交流经验,互相借鉴。
 
在首届亚洲匠人峰会上,文促会香委会主任张兰馨做了主题发言。
 
发言内容如下:
 
大家好。我是中华文化促进会香委会的负责人张兰馨。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论坛。我发言的题目是:浅谈中日香文化交流。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汉代,《论语》就通过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史书《三国志》中也有不少对早期中日文化交流的记录。
 
隋唐时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中国的农业、铁器、文字、城市、艺术等文化跟随着隋唐的使者回到了日本,并生根发芽。比如插花,就是圣德皇子第一次派遣的小野妹子带回日本的。这是一张隋唐使者的出使图,当年遣唐使通过:北路、南路、南岛路三条路线,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
 
  陆上丝绸之路,西方人称之为“香料之路”。通过这条路,我们把丝绸、瓷器、茶叶带到了西方,也把香料引入了中国。如果我们把隋唐使的线路图链接起来,就形成了一条更长的文明交流通道,一条全世界最完整的丝路香料贸易之路。
 
这是一块古老的印度老山檀香木,现珍藏于日本的法隆寺中,木身被烙上了一个深深的印记,专家考证,这印记是粟特商人的商标,按推论,这块香料应该是沿着丝绸之路从印度到了中国,又从中国东渡到了日本。这件不远万里走来的实物,再次见证了中日香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东京奈良古城距今1300多年,曾作为日本的京城。奈良的城市布局、大多建筑借鉴了“长安”、“洛阳”的建筑风格,被誉为唐朝城市的翻版。
 
比如唐招提寺,是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后在原址的基础上修建的,被列为日本的国宝。它的另一处国宝 “东大寺”(右边这张图)是全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东大寺内收藏的文物约上万件,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中国。
 
鉴真和尚是跟随遣唐使东渡日本弘法的使者,在东渡成功后,他将带来的佛经、医药、书法等存放在东大寺内。至今,日本的各香道流派都将唐鉴真奉为日本香道的鼻祖。在东大寺正仓院的御物帐中详细记录了他从中国带到日本的香料、香饼、香器具、以及各种汉香的配方。
 
这是在正仓院中珍藏的香器宝物,有各种香球,香炉,每一件的做工都很精致,让人爱不释手。这些文物被日本人称为“唐物”,直到今天,日本国民仍习惯性的把最精致的东西称之为“唐物”,这是对中国工匠技艺的一种尊敬和认可。正仓院众多宝物中,著名的要数被奉为第一名香的“兰奢待”。据说是隋炀帝赐给遣隋使的。
 
宋明时期是中国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文人香事和香文化典籍一并传入了日本,并有着很高的地位。黄庭坚的《香之十德》 、高濂《遵生八笺》 、朱权的《焚香七要》等文章,多为日本香道宗师摘录和引用,对于日本“香道”的发展、指导、规范都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张图中的“香之十德”是日本人根据黄庭坚的诗句总结出来的,在日本广为流传,值得一提的是,黄庭坚也是我们中国的香圣,中国的香学大师。
 
从这张《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宋代的老香铺、沿街售卖的香饮子、香料、粘粉等香料店铺,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彼时的中国香文化可谓是家喻户晓,巷陌飘香。
 
我们现在常用“香道”来指代日本香文化,实际上香道只是日本香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形态则保存在日本的老香铺中。
 
在日本,传承百年以上的老香铺很多,比如日本香堂、薰玉堂、松荣堂、大阪玉初堂等,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玉初堂。堂号是为纪念清代的香师董玉初传授制香技艺和配方而得名。如今,玉初堂这个堂号已流传二百多年,它见证了中日香文化民间交流的友好关系,也是工匠精神无国界的真实写照。
 
唐宋时期的中国用香方式在日本的老香铺中留存,不因文化不同而疏远,更因匠心仁厚而永存。
 
中日香文化的交流,从物料到器具、从技艺到典籍,从仪轨到民俗,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文化流变。源远流长的香文化也呈现在历代香道器具的流变中。这些香炉造型优美,构思奇特,可谓巧夺天工,体现了我们中国手艺人精湛的技艺,也将匠人精神流传至今。
 
近年来,中国香文化重拾,得益于以刘良佑等台湾香学大师的引领和挖掘,也要感谢以日本志野流、御家流为主的一百多个香道流派对中国唐宋香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在重建香文化的大潮中,香界的同仁们每年都会组织若干次日本香道之旅进行学习。日本香道对中国香文化的重建与复兴,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5年首届中日香文化交流活动在京举行,日本志野流的传承人首次来京拜访,并于2016年在北京1:1复刻了日本京都银阁寺的松声庵香室。香界的同仁们一起见证这个历史的时刻。
 
与此同时,中国香文化在国际交流中也开始频繁出现,2018年,我们用中国的香道、古琴、插画等雅事接待了十国夫人,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
 
2019年我们组织了首届世博香礼论坛,围绕着“什么样的香文化才能代表着中国走出去?”这个主题,邀请了两岸三地的香学代表进行讨论,环球时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很多国际友人在留言评论。
 
 中日邻邦,一衣带水,中日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在论述中日两国文化时曾写道:日本文化是豆浆,中华文化就是使它凝成豆腐的盐卤。这个论述可谓精彩、形象。
 
 中日文化,一脉香承,中日香文化,互鉴共融。
 
 从唐宋时期中国香文化引入日本,到明清之后中国香文化日渐式微,面临断绝,而彼时的日本却将大唐时期的香文化传承有序,创新流传。
 
 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个伟大而有序的传承精神,感叹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大器,日本友人的好学与精致。中日香文化在一次又一次的时代大潮中跌宕起伏,这是一场时代的接力赛,更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工匠精神。
 
 这是中华文化促进会过去30年中做过的一些活动的图片:2004年举办的甲申文化宣言、今注本二十四史的发布会、万里茶道协作体举办的中蒙俄市场峰会等。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做过了近2000场中外文化的交流活动,先后与近20个海外友好组织订立双边合作关系。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NGO组织,我们深感肩上的重担,也希望能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坚实的基础。
 
 2020年迪拜世博会上,国家首次授权“中华文化促进会”建立“中华文化馆”,并将在历届世博会上以中华文化馆的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荣幸,我成为2020迪拜世博会香专委会的负责人,也将在2025年为大家做好服务。
 
日本大阪世博会将于2025年4月至10月举办,预计将有约150个国家和25个国际组织参展,2800多万人次参观。此次世博会主题为“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旨在展现全球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取得的进展,促进该目标的全面实现。目前,文促会正在积极筹备大阪世博会“中华文化馆”的相关事宜。希望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匠人们提供和搭建好世界的平台。
 
守护匠人精神,就是在守护传统,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守护我们的意义之所在。
 
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匠人大会,感谢成都市政府,感谢大家。
 
让我们一起香约2025,香约大阪,不见不散!
 
大会圆满落幕,匠人匠心作为时代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再次被夯实。
 
文促会香委会作为中华文化促进会的下设协会,致力于推动“中华香学”的系统梳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聚焦以香事仪轨、香文化空间呈现、香+产品孵化、香团体标准制定、香文化国际交流、香+人才培训培养、香+生活美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华香文化呈现形式,不断推动中华香文化与世界香文化的交流、融合。为响应 2020 迪拜世博会,文促会香专委会推出“香+国际论坛”、“玉兰奖”综合评选、“世博香礼” 等系列活动,为中华香文化与世界香文化交流搭建平台。
 
期待更多有志于在香+领域深耕细作、传承发展、积极开拓的机构 /单位能与文促会香委会一起,携手共进,共享未来。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香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香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0相关评论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关闭广告
福香网闽ICP备2022007210号-1 公安备案          中国香产业门户网站,福香网,www.fxw99.com 香文化 香产业 香科技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